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CCMTV APP

登录后可享受
同步多端记录
个性推荐视频
登录
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专访丨郝春芳教授谈精准诊疗时代下乳腺癌分子标志物检测的新进展
CCMTV肿瘤频道 3990次浏览
2025-07-08
图片
图片




引言



2025年6月25日-6月28日,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嘉庆乳腺癌防治基金承办的2025北京乳腺癌论坛暨乳房重建论坛在北京正式举办。本期访谈,CCMTV特邀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乳腺内科科主任郝春芳教授,深入解读了乳腺癌精准诊疗中的新技术、PAM通路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等热点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见解。

01

本次大会对乳腺癌分子标志物设立了专门的环节,请您介绍一下在精准诊疗背景下,有哪些新技术能帮助我们在临床上更好的做乳腺癌精准诊疗?




图片

郝春芳 教授


随着乳腺癌靶向药物新适应症的获批,分子标志物检测变得愈发重要。乳腺癌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分为多个层次。首先,我们依赖于病理科对基础分子分型的检测,例如通过FISH检测确定HER2的阴性与阳性。在内分泌治疗领域,针对特定基因改变的新型药物(如PI3K抑制剂依那利赛、Akt/PTEN通路抑制剂卡匹色替)的获批,推动了生物标志物的广泛讨论。例如,ESR1基因突变的监测在内分泌治疗中至关重要,因为其突变可能影响药物的选择。此外,对于有遗传背景的乳腺癌患者,需检测胚系BRCA突变,以指导PARP抑制剂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检测(如ctDNA、MRD监测)也在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有望帮助监测乳腺癌的早期复发风险或调整治疗方案。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普及,多种检测方式将共同助力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检测,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02

近年来PAM通路相关的创新药物层出不穷,请您介绍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规范化应用。




图片

郝春芳 教授


PAM通路抑制剂无疑是今年乳腺癌治疗领域最具突破性的进展。回顾发展历程,PI3K抑制剂曾长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主要受限于国内适应症未获批;而去年获批的Akt抑制剂也因药品可及性问题未能广泛应用。相比之下,下游mTOR抑制剂由于检测要求相对宽松,在纳入医保后已逐步惠及更多中国乳腺癌患者。

今年PAM通路相关的依那利赛以及卡匹色替的国内上市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不仅丰富了临床治疗选择,也对相关基因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基因检测方法各具特点。对于PI3K基因检测,原发灶与转移灶的一致性较高,组织标本和血液ctDNA检测均可选择。若血液检测为阴性,可通过组织检测提高阳性率。原发灶标本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三年,但若肿瘤细胞充足,时间可适当延长。其检测方式推荐NGS(二代测序)方式,因其覆盖位点更全面;若经济受限,可采用数字PCR检测热点突变(如5个经典位点),但可能遗漏部分突变患者。Akt检测则更依赖NGS,目前尚无成熟的PCR方法。PTEN检测可通过NGS或免疫组化完成。研究表明,PTEN的免疫组化缺失与功能异常高度一致,因此许多医院正在探索免疫组化的临床应用。尽管NGS费用较高,但其精准性为PAM通路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我们期待检测技术进一步优化,提升可及性。



03

晚期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极高,且涉及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等多种方案,对于这些患者,您在治疗策略或生活方式上有哪些建议?




图片

郝春芳 教授


药物治疗应作为基础治疗方案,通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从源头上缓解肿瘤破坏引发的症状。对于出现神经功能影响的特定病例,建议联合局部治疗手段,包括放疗或必要时的外科干预。此外,核素治疗可作为多发骨转移伴疼痛患者的补充治疗选择,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病情进行精准评估和选择。


在生活方式管理方面,需重点关注骨转移的解剖位置。对于胸腰椎、骨盆等承重关节受累且骨破坏明显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扭转性动作,推荐采用柔和的运动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适度的运动不仅被允许,还能促进骨骼修复。同时,对于骨破坏严重或存在较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建议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胸围、腰围等保护性支具,以提升活动安全性。整体管理策略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转移灶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方案。




结语



郝春芳教授的分享不仅系统梳理了当前分子标志物检测的技术体系,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了前沿视角,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展望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成本下降,乳腺癌治疗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专家介绍



图片


郝春芳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乳腺内科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常务委员

审核:郝春芳 教授

整理:CCMTV肿瘤频道

本平台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丰富的医学信息。请注意,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诊疗指导。如果将这些信息用于非医学信息了解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此外,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描述和观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图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30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10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发送
CCMTV肿瘤频道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